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省党代会报告
编者按
黄州区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已成为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凝聚起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所组织的活动多次在湖北日报上刊登报道。
6月20日,在省党代会召开期间,湖北日报刊发了《扎根群众 深耕服务——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开拓基层治理新局面》专版。今天小编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家长上班无法照顾放学的小孩,孩子学习需要人辅导,哪些志愿者组织可以提供服务?”“能否为小区老人们提供疾病筛查?”今年5月下旬以来,黄冈市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实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织多支调查队,深入社区(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携手·志愿同行”群众需求大调查,以提供更加精准更高质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送到哪里。黄州区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已成为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凝聚起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黄州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夏志东表示,居民日常生活享受3种服务,即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经济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新模式。黄州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引导更多志愿者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惠民大通道。
登记备案 “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根据《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拓展工作方案》,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团队和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直接备案登记,其它由3人及以上志愿者自发组织成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并已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团队及能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物资保障、阵地资源或专业技术资源的爱心企业、商户等都可以提交申请,审查通过后,统一发放登记备案证书。
(维修服务)
目前,已有300多家志愿服务团队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备案。备案后,这些团队可以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有场地资源,中心建立资源链接平台,并提供交通补贴、盒饭、场地等支持,优秀团队给予最高5万元的活动经费奖补。
今年5月,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共建,推动本土高校优质资源志愿服务团队参与下沉到社区、小区。该校常年注册志愿者1.6万余人,依托所学专业可扎实开展保健护理、家电维修、花卉种植等5大类别13大项目的志愿服务活动,校地牵手后,可实现项目化常态化服务地方群众。
(义诊服务)
如今,一系列暖心志愿服务正在黄州区次第展开。既活跃着由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成立的科普宣传、法律援助、医疗救护等立足本职岗位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也有像四海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新桥社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体育路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六福湾社区“六福”志愿服务队等来自群众中间的队伍,还有不少爱心商家、企业助力参与,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常态化服务。
眼下在黄州,好邻居工作站、文旅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同心广场等各家单位服务一线群众的地方,都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法律、卫生、体育等阵地全部打通,真正实现了群众活动有去处、服务有保障、精神有寄托。
(义剪服务)
今年5月,黄州区将文化馆“百姓剧场”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承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活动和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集中式志愿服务活动,实行资源公用、免费开放。每周制定活动计划清单,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明实践“阵地群”。“百姓剧场”建筑面积5217平方米,有1034个座位,目前已举办邻里节综合展演、非遗文化演出等18场活动,并通过入驻的非遗传习馆、农民画馆等,为群众开展多场舞蹈、绘画等培训活动,受到欢迎。
无论是从功能上集聚,还是在分布上打散,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都体现了以群众为中心的理念。今年起,该区将组织网络向下延伸,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已建成江岸名都、教育小区、联投小区等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让分布于城乡大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串点成线,由“盆景”成为“风景”。
(老匠人传承老技艺)
同时,引导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和骨干志愿组织设立18个特色工作室,道德模范历红英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设立历大姐工作室、身边好人倪和平在惠民社区设立倪阿姨工作室、湖北大鼓传承人夏育新在陶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夏育新湖北大鼓工作室,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不断拓展。
供需对接,从“端菜上桌”到“下单点菜”
你“点单”,我“送餐”。
在“爱心携手·志愿同行”群众需求大调查中,黄州区同步调查各个志愿服务组织的专长,梳理群众共性和个性需求,优化“社区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团队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
今年5月5日,黄州区召开2022年市区志愿服务第一次供需对接会,来自市区“八心”单位、街道、社区代表和部分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分享资源、找准需求,开启黄州区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新模式。
(公益小课堂)
此前,志愿服务供需不畅,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群众需求没有解决。从全区层面而言,群众需求主要有6大类,比如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非常需要义剪、维修、代购、代缴水电费等服务,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乡镇或城乡结合部,骨干志愿者以政府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和聘用干部为主,群众志愿者很少。
对此,黄州区首先问需于群众,再摸清志愿服务资源,并统筹安排,由社区来组织供需对接会,将服务力量与群众精准对接,同步持续推进城乡互联“公益集市”深入人心。
“今天的邻里节很特别,有修伞、磨刀、缝补、理发等便民服务,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就喜欢这样接地气的志愿服务。”5月15日,黄州区东湖街道长江社区69岁居民张焱洲拿着磨好的菜刀开心地说。
(群众需求大调查)
当天,在长江社区文化广场,20多个便民服务摊位一字排开,居民按需接受志愿服务。这场活动举办前,长江社区问需居民来“点单”,东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派单”,黄冈师范学院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志愿团队“接单”。
黄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童文军说,我们将常态化开展群众需求调查,定期组织供需对接,发布活动清单,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规范化、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把关怀和温暖送进群众心坎,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的生活就在身边。